English

学会爱你的孩子

2000-10-1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汤素兰 我有话说

如果问一个家长:你爱自己的孩子吗?这肯定是个愚蠢的问题。因为就连最低等的动物,都爱自己的孩子,更何况人。但如果问:“你会爱自己的孩子吗?”很多人不一定能回答。

著名作家秦文君的长篇新作《一个女孩的心灵史》(江苏文艺出版社,2000年9月版),却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。这不只是一部小说,同时也是可以当作一部家教笔记来读的。

这是一部“关于人生是怎样开端的,人之初的心灵是如何颤栗的”的长篇小说。它通过莘莘和她的同学们的成长故事,表现了成长的艰难与坎坷,同时也揭示了我们的社会环境、教育制度和教育观念中,一些不尽如人意的方面,表达了作家对教育的忧思。

莘莘降生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里,最初,她不知道恶是什么。莘莘的灾难是从幼儿园开始的。因为“人类的快乐永远维系在‘自由’和‘爱’之上,”而幼儿园从一开始就剥夺了莘莘的“自由”——遵守纪律、按时睡觉、画老师规定要画的东西。最糟糕的是,莘莘没有感受到老师对她们的爱,相反的,老师给予的是恐吓——“哪个再捣乱,就用胶带把哪个的嘴巴封起来,还要用万金油涂眼睛。”

其实,在幼儿园里,很少会有老师真正做出这种非人的举动来,但恐吓,却会天天发生。老师的恐吓,对我们成人来说,只是恐吓而已,而对于孩子,却不啻是一场灾难。就像清晨草尖上一滴露珠,对我们来说,只是一滴露珠,而对小蚂蚁来说,那是一场洪灾,它可能因此而送命。

从幼儿园到小学,到考上初中,小女孩莘莘不断遭遇到伤害。这些伤害有时来自老师、同学、朋友,有时来自学习和生活本身。有时候也来自她自己的内心。她不断地接受伤害,并因此而增长抵御伤害和接受伤害的能力。于是,小女孩莘莘一点点长大了,长到了12岁。

长到12岁的莘莘,知道了恶是什么,但依然是健康、善意而自信的。这是因为,在莘莘的成长过程中,她父母专注地、全心全意地进入了她的世界,让她感受到,尽管这个世界有伤害,但更有安全和快乐。心理学家也指出,父母能够给予幼小的孩子最有效的帮助就是爱,在最缺乏其他保证的时候,仅仅靠爱就能引导孩子通过最黑暗的情感危机。

比如,当莘莘把不愉快的幼儿园抛在后面,满怀憧憬扑向学校的时候,学校却又给了莘莘迎头一棒:繁重的功课,迫使莘莘每天早上七点半之前要马不停蹄地赶至学校,一直要忙碌到傍晚四五点方能离校。这时候,“她的腿软软的,脚尖探路,膝盖一屈一屈,虚弱得如同一个中毒的孩子。可是回到家,沉重的书包里还有一本本作业。”作为妈妈的“我”,不得不“跟这种害人的方式争夺莘莘,小心呵护莘莘关于‘学习是美好’这一信念,我想,信念垮掉后,一个人的学习生涯至少就垮掉一半。无奈中,我抛下手中的文稿,挑灯夜战,替莘莘一笔一划地写着……”也正是在这种学习环境中,“我变得格外珍视孩子的节假日,只有这时,我才能给予莘莘真正的小孩生活。”

和莘莘同龄的庄文、丁南南、王星辰,他们心灵和性格的发展轨迹,也正好从反面验证了莘莘家里“爱的教育”的成功。

像丁南南的自私、跋扈,完全源于她母亲的影响;庄文的“狠与恶”,也滋生于她那不断你争我夺的成长环境……

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王星辰,王星辰有一个追求完美的母亲,并且缺乏父爱。而且,正是母亲的完美爿戈害了王星辰。这个在黑夜里也能看清蚁子在飞舞,蜘蛛在爬行的漂亮男孩儿,他迈入歧途的第一步,其实是他的母亲将他推入的。王星辰因为特别钟情幼儿园的一种拼版工具,而将它们带回了家里。这事发生在幼儿身上,其实是很正常的。它根本算不得偷盗。但就是这样一桩很正常的事情,把他的母亲任小吟吓坏了。“她哆哆嗦嗦,她拍打王星辰”,她领着王星辰把玩具送回了幼儿园,并说明了情况。因而,也就种下了噩运的种子——王星辰从此滑得越来越远,最终成为一个暴戾、反叛、无法管束的孩子。

在这本书中,王星辰是最让人同情,最让人揪心的一个人物。如果他的母亲任小吟真正懂得自己的孩子,如果任小吟不那么追求完美,王星辰应该会有另外的成长轨迹。要知道,没有人是完美的。而“孩子是一个最允许犯错的人群,成长便是一个错了就改的过程。”

秦文君是一个成功的小说家。她的儿童小说,一直保持着发行数量上的最高纪录。提起秦文君,人们自然便会想到她的《男生贾里》、《女生贾梅》们。那些作品带着飞翔的梦想,进入了万千少年读者的心灵。在这部《一个女孩的心灵史》中,她虽然也塑造了一群孩子,也有许多神来之笔能让人物跃然纸上,但我以为如果仅仅将它作为一部小说来读,是远远不够的。它还是一个成功家庭教育的典型范本。它对幼儿园教育、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的种种忧思,也能为我们提供某些启发。

因为,就目前来说,教育正是我们心口的痛。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,我们都有许多惨痛的教训。翻开报纸,打开电视,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厌学的孩子,轻生的孩子,残暴的孩子。教师丧心病狂杀害自己学生的事情,也不是一件两件。

虽然我们读一部文学作品,并不是为了要吸收其中的某些信息,并把它当作真理,来指导我们行动,监督我们的错误。但我真心地希望,读过这本书后,家长会不由自主把它当作家教手册,学会爱自己的孩子;而孩子,也会拿着这本书,要求从父母那儿,获得像莘莘那样的待遇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